一、擴張時代尾聲,制造業步入轉型升級新常態
2019 年 1-9 月,制造業投資增長 2.5%,增速放緩 0.1 個百分點,制造業投資延續平穩增長態勢。
周轉率增速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領先指標,根據上一輪周期內投資增速與周轉率增速的擬合情況,我們對制造業 細分行業的周轉率增速、投資增速和周轉率增速的領先時間進行對比,將投資階段劃分為:投資大概率回升、投資 難以啟動、投資有待觀察、投資即將見頂四類。其中,皮革、毛皮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、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 復制、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、儀器儀表制造業、酒、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投資大概率回升;有色金屬冶煉 及壓延加工業、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即將見頂;農副食品加工業、家具制造業、食品制造業、木材加工及木、竹、 藤、棕、草制品業、造紙及紙制品業、文教、工美、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、化學纖維制造業、非金屬礦物制品業、 金屬制品業、通用設備制造業、專用設備制造業、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行業滯后期內周轉率增速指標呈持續下滑 趨勢或見頂回落,且當前固投增速處于持續下降通道或在底部震蕩,預計投資難以啟動;紡織業、紡織服裝、服飾 業、橡膠和塑料制品業滯后期內周轉率自底部回升或在底部震蕩,但投資增速尚未回升或處于震蕩狀態,投資有待 觀察。
二、歷經變遷,尋找穿越周期的“賣水者”
每每提到高端裝備制造業,大家腦海中第一時間想到的僅是飛馳在大江南北的高速鐵路,繁忙工廠中運行的自動化 機械臂,極端精密的半導體廠房中一排排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,熱火朝天工地上運轉的大型工程設備。過去十年, 裝備制造業經歷了兩輪經濟與市場周期:
基建地產開啟工程軌交裝備黃金期:08 年應對金融危機啟動的 4 萬億,投資帶動了房地產基建的一輪大浪潮,我們 看到了以三一重工、中聯重科、徐工等為代表的一批工程機械企業實現了10倍以上的增長,而同時第一批時速250-350 公里的高速鐵路也將中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連接起來,隨后覆蓋全國四縱四橫的高鐵主干網開始悄然改變著國人的 出行習慣,效率的大幅提升已成為我國發展的隱形競爭力。當時,尚未合并的軌交南北車開始嶄露頭角,和一批零 部件公司成為市場追捧的方向。
新經濟&制造升級,泡沫時代:時間進入 13 年,隨著基建地產項目投資高峰的結束,幾年間地方政府、企業大舉擴 張后留下的高杠桿風險后遺癥開始發作,經濟出現降速風險,而推廣“零首付”的工程機械行業也進入了大額計提 壞張、清理庫存、大幅裁員的收縮期。為了對沖當時的經濟下滑風險,國務院一方面加大基建投資、調整地產政策, 另一方面提出新經濟口號,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,靠著牛市的加持,隨后我們見到了南北車合并后的“中國神車” 十倍漲幅,相應零部件公司也有 3~5 倍的漲幅。最關鍵的是在那輪制造業升級轉型過程中,涌現出一大批自動化裝 備公司。在股市 15 年見頂時,行業標桿“機器人”市值一度超過 800 億,遠超海外巨頭 KUKA、ABB 等,給人一 種我國機器人公司即將秒殺海外巨頭的感受,當然,股市泡沫的結尾歷歷在目,且不說資本牛市退潮的估值收縮效 應,僅是 15、16 年制造業投資進入下滑通道,就導致大批自動化裝備企業在隨后幾年收入、利潤持續下降,甚至對 簿公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