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15日,隨著最后一口采氣井的關停,中石油各儲氣庫終于結束了上一年度的供暖采氣期。
在剛剛去過的這個冬天,由于部分地區天然氣供應的緊張,中國的天然氣行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硬仗。
在這場硬仗當中,天然氣儲氣庫的重要性引發了舉國的關注。由于中國儲氣庫規模的薄弱,讓過去這個冬天有點“冷”。
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在兩會期間就特別提到,加強天然氣儲運基礎設施建設迫在眉睫,無論是國家戰略儲備還是商業儲備建設。
可以預見的是,為了讓今后的冬天不再“冷”,儲氣庫建設將成為未來的最熱行業之一。2018年,儲氣庫這把火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旺盛。
而就在剛剛,中石油發布了頭條文章稱:將長線發力加快儲氣庫能力建設,未來將新建7座儲氣庫(群)。
這意味著,一大批油田單位、油服公司、裝備公司、管道公司等,今后有得忙了。
◆◆◆
天然氣行業的挑戰:儲氣庫
在2017年12月開始的冬季,天然氣供應緊張問題引發廣泛關注。而造成這一緊張勢態的,事實上并不只是因為天然氣資源不足。在很大程度上,天然氣供應短缺也是由于儲氣庫容量的不足造成的。
在冬季,由于北方地區取暖的需要,天然氣消費量會出現大幅增長。例如在2017年12月~2018年2月這三月,中國的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約為680億立方米,而在2017年6~8月這三月,這一數值僅為540億立方米左右。冬季三個月比夏季三個月天然氣消費量高出140億立方米左右。
天然氣田在開采過程中,產氣量相對穩定,無法匹配冬季天然氣需求量的陡然增高或下降。因此在天然氣需求量大的地區,往往會建設有儲氣庫,提前將天然氣存儲其中,并在需求高峰期快速提取使用,以實現及時供應。
有數據顯示,中國目前已建成13座儲氣庫(群),其中中石油負責運行10座。截止2017年,中國的儲氣庫規模為100億立方米,這顯然還不足以滿足天然氣調峰需求。
2017年,中國儲氣庫的工作氣量僅占到全年天然氣消費量的4%左右,而世界平均水平已經達到10%左右。中國的儲氣庫規模明顯落后于世界。
特別需要注意的是,按照中國對天然氣消費的規劃,到2020年,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3600億立方米;到2030年,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6000億立方米。
儲氣庫調峰能力要接近10%的世界平均水平,2020年的儲氣庫調峰能力至少要從2017年的100億立方米增加260億立方米;到2030年,則需要增加500億立方米。
此外,出于對國家能源安全的考慮,中國對儲氣庫建設也擁有需求。
2017年中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達到39%,全年進口量大增30%。這一比例,預計未來將繼續上升。
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或政治事件,可能對中國天然氣的供給穩定造成影響。加強天然氣戰略儲備的建設越發顯得必要,而儲氣庫則是一種儲備天然氣的有效方式。
從這些趨勢中可以看出來,中國對儲氣庫建設的需求量巨大。
◆◆◆
儲氣庫迎來黃金10年
天然氣儲氣庫有多種類型,但目前最主要的類型,是利用廢舊油氣田改造而成的地下儲氣庫:即將天然氣注入枯竭的油氣田,利用天然的地質圈閉封存天然氣。
例如在華北油田、大港油田、中原油田等老油田,都有利用廢棄油田建儲氣庫。利用廢棄油田建儲氣庫,其優勢在于庫容量大,且成本相對較低。
為了加速儲氣庫的建設,中石油在2016年還專門成立了天然氣銷售儲備氣公司,專門承擔儲氣庫(群)的建設。
據悉,該公司目前正承擔著7個儲氣庫(群)的建設:大慶升平、平頂山、淮安、楚州、遼河雷61、大港驢駒河及浙江白駒儲氣庫。
而且為了應對2018年的冬季供暖調峰工作,中石油還表示,今年將對已投產運行的10座儲氣庫(群)進行挖潛增效。具體措施包括擴大老庫建設,通過打加密井、提高單井采收率的方式擴充產能。
需要指出的是,儲氣庫是一項頗為復雜的系統工程。這其中涉及到地質、鉆井、采氣、管道等工程,需要大量先進技術和裝備的支持。這將為大量的相關企業帶來市場機遇。
盡管中國的儲氣庫在建設技術、運營模式、政策措施方面還具有一定挑戰,但中國的儲氣庫建設經過了10多年的探索,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經驗和技術,完全有基礎在未來形成快速的規?;瘮U張,市場風險較小。
儲氣庫建設從短期來看迫在眉睫,從中遠期來看需求巨大,是廣大石油企業需要關注的重點領域。按照規劃,2025年儲氣庫在調峰保供中的比例將超過60%,成為調峰保供主力軍。
目前儲氣庫的投資運營主要由國家石油公司所承擔,但隨著其市場需求的擴大,未來可能有更多投資主體參與到這一市場中。